|
差点战胜西班牙的意式352阵型又“差点”战胜了克罗地亚,但克罗地亚主帅比利奇在下半场的人员调整完胜普兰德利,克罗地亚人在下半场完全占据优势。
虽然迪纳塔莱在对西班牙的比赛中打进一球,但普兰德利沿用了对西班牙的首发阵容,巴洛特利继续首发。和意大利一样,克罗地亚主帅比利奇也沿用了球队战胜爱尔兰的首发阵容。但同样的首发不代表同样的战术效果,意大利的352打法面对克罗地亚时成为了进攻利器,克罗地亚人大多数的时间只能防守。上半场比赛,意大利以11对3的射门次数完胜对手。但下半场比利奇的一系列调动,把这个数据变成了3对7,克罗地亚人占据了下半时的主动权。
阵型较量
意大利又摆出了意式352的站位,但克罗地亚却与第一场比赛有所不同。莫得里奇的位置更靠前,拉基蒂奇更靠中路,队长斯尔纳的位置也更为靠前,克罗地亚的阵型也有点352的意思,但他们只有武科耶维奇这一个后腰保护防线。在锋线上,曼祖季奇在防守的时候主要负责干扰皮尔洛。从这些个位置上就可以看出意大利占据优势的原因。克罗地亚的每个球员都有防守任务,曼祖季奇更是要跟皮尔洛,比赛中意大利人经常取得局部的人数优势。而在锋线上,巴洛特利和卡萨诺的任务本就是从肋部进攻,位置靠前的斯尔纳的身后正是二人进攻的重点。
理论上来说,克罗地亚的优势在于边路,毕竟边后卫加边锋应该实现对意大利的人数优势,但他们很少利用这一点。左路斯特里尼奇不敢助攻,只有佩里西奇一人孤军奋战。右路斯尔纳虽然进攻犀利,但拉基蒂奇更爱往中路靠,人数优势不复存在。
中场的较量
如果说对西班牙意大利靠的是边路,那么这场比赛他们靠的就是中路,尤其是皮尔洛的作用。刚开场的时候,曼祖季奇做的很好,他掐断了皮尔洛和意大利其他球员的联系,意大利更多的只能走边路进攻,而且都是由后卫起球。起球的情况也不理想,耶拉维奇更多的去跟着进攻能力出色的德罗西,而博努奇和基耶利尼的长传显然不是那么精准,比赛短暂的陷入了僵局。
但就和在狼堡一样,曼祖季奇跑着跑着又懒了,他更多的站在了意大利的防线处等球,这就给了意大利人机会。在防线前他一度和耶拉维奇实现了对意大利后防的压力,但意大利的中卫有3个人,永远有一个人是他们无法覆盖的,而皮尔洛也可以轻松的拿球。作为上半场表现最为出色的球员,皮尔洛很好的分析了场上的情况,几次精准的长传也找到了巴洛特利。而且更多的往中路协防的拉基蒂奇,也在自己的位置给意大利球员吉亚切里尼留下了不少的机会。可以说皮尔洛的解放彻底影响了比赛走势,他的任意球进球差点也决定了比赛的结果。
下半场
比利奇在中场休息时没有换人,但他变阵4231,这一招在下半场很快就奏效了。拉基蒂奇直接到中路和武科耶维奇组成了双后腰,莫得里奇的位置更为自由,曼祖季奇则成为了一个右边锋。最为重要的还是莫得里奇对皮尔洛的压制作用,由于莫得里奇的存在,皮尔洛的出球更为困难。而莫得里奇个人对皮尔洛的限制,也使得意大利的两个边路哑火,他们不再像上半场那样获得较大的活动空间。
变阵后的克罗地亚统治了比赛,有了双后腰的保护,斯特里尼奇的大胆压上和曼祖季奇的身体优势,使得球队边路的人数优势再次体现了出来。此时意大利的两个“半边锋”成为了边后卫,只能疲于防守。而进攻人数占优的克罗地亚,可以更多的往禁区内起球,寻求破门机会。
扳平比分
普拉尼奇替下了佩里西奇,他和武科耶维奇还有斯特里尼奇主攻左路,这让马乔感到很不舒服。左路的人数优势给球队制造了很多机会,事实上曼祖季奇的那个进球也是来自于左路的进攻。按理来说意大利人并不惧怕传中进攻,但基耶利尼失误了。当然我们不能把克罗地亚的进球简单归结于意大利人的失误,毕竟只有持续不断的高压进攻,才能让擅长防守的意大利人出现失误。
结论
克罗地亚上半场的阵型和战术其实也没有问题,但曼祖季奇显然不太喜欢站在皮尔洛的身边,拉基蒂奇还是改不掉自己的习惯。意大利人在皮尔洛的组织下进攻犀利,克罗地亚一度陷入劣势。但在下半场,克罗地亚主动变阵后的表现相当不错,球队的边路进攻更为犀利,这也帮助球队取得扳平的一球。取胜后的克罗地亚占据了出线主动权,意大利人要想出线不仅要拿下爱尔兰,还要看别人的脸色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