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6-6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命运第一次转折——被北京的体校看中
就在郭晓鹏刚上体校没多久,北京市朝阳区第三少儿业余体校的校长郭蓓蓓和几个老师来到了牡丹江招生,当他们第一眼看到郭晓鹏的时候就有了想把他带回北京的想法。于是,他们马上带郭晓鹏去测了骨龄,然后又预测了身高。马上,他们就把想法告诉了郭晓鹏,希望他能和他们一起去北京训练。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郭晓鹏把梦想锁定为当运动员,他想去北京,他想当一名篮球运动员,想像在电视里看到的篮球运动员一样。
郭晓鹏生活照
但当郭晓鹏把这件事告诉父母时,父母还不相信,以为是骗子,于是这件事就没放在心上。不过,朝阳区第三少儿业余体校那边却非常希望郭晓鹏能够到北京来,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他们一直都在给郭晓鹏的父母打电话。终于,郭晓鹏的父母被说服了。
被说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体校的诚意,二是郭晓鹏家境困难,他的父母准备把儿子接回山里,让他辍学。于是,郭晓鹏的父母东借西凑,凑齐了去北京的钱,他们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是骗子那就当去北京旅游算了,如果不是骗人的,那就让儿子在北京好好练练,这也是个机会。就这样,才有了如今的郭晓鹏。
在北京苦练6年,一周练七天半夜独自练球
来到北京也算郭晓鹏的一个小小梦想的实现,这也让他非常珍惜在这里训练的机会。
当时,郭晓鹏是朝阳区第三少儿业余体校里年纪最小的孩子,但他却是训练最刻苦的学生。在那里,他有练过手球,有练过皮划艇,但最后还是最爱篮球,他也下决心要练好篮球。
在体校训练,他没有给自己安排任何假期,一周七天全都是在篮球场上度过,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那会儿不想离开球场”,每天他上午跟教练做力量,下午训练,然后晚上大半夜又自己去练运球。那时他怕吵到其他学生休息,于是他会等到晚上11点,等大家都睡着之后他再去球馆。当然,还是有一些学生会抱怨,会骂他。
刚开始,他的教练赵博以为郭晓鹏只是一时的兴起,并没有在意,但当他发现郭晓鹏把晚上训练当成一种习惯时,他突然领悟到,这孩子是真想打球。于是,赵博就会晚上陪着郭晓鹏训练,单独指导他。
郭晓鹏非常感谢朝阳区第三少儿业余体校,在那里,不光是每一个教练都对他非常好,学校看他家里穷,还特地给他全免了学费。“当时还是我爸爸问,怎么第一次交两三千块钱能维持几年?后来才知道,原来学校已经给我免了学费了。那两三千就当书本费在慢慢的扣。”郭晓鹏回忆道。
就这样,郭晓鹏训练更加刻苦,他在北京练了6年,他从没去过王府井,没去过长城,没去购物过,“在离开北京后我才知道原来北京这么好啊!”郭晓鹏笑着说。
命运第二次转折——马跃南将他带到东莞
随着年龄的增大,郭晓鹏很快就在体校里遇不到敌手,因此他的动力也稍有减弱。但直到有一次,名帅马跃南与他相遇了。
那是2008年,当时马跃南是东莞青年队主教练,他到北京招人,而校长郭蓓蓓与马跃南关系不错,就推荐了郭晓鹏。马跃南很快就把他带回到东莞队试训,就这样,郭晓鹏迎来了命运的第二个转折点,他从此成了东莞青年队的一员。
在离开北京时,郭晓鹏非常难过,郭校长和他的教练都去机场送他,他当场就留下了眼泪。在那里,他生活了6年,现在一下子要从北方飞往中国的另一端。不过,为了朝梦想迈进,向更高水平发展,郭晓鹏就一定得换地方。
郭晓鹏回忆说:“在体校毕竟是业余的,训练氛围不同,小的时候还好,但等长大了就没什么动力了,在北京有点不够练的感觉。”去北京的时候,郭晓鹏是白纸一张,他篮球的基本功是在那里打下的。去东莞让他接触到了篮球的专业训练,让他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专业队训练系统,作息好、对抗好、力量训练好,而且打球的思维方式变得不一样。不过两个阶段都很重要,少一个都不行。”郭晓鹏说。
郭晓鹏非常喜欢模仿球星的各种动作,包括投篮,在来到东莞后,他还模仿过张勇军的投篮,“张指导真的是好准啊,我模仿过他,但他的投篮不适合我。”和很多球员一样,改正确的投篮姿势是他要做的第一件事。
除了投篮之外,他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比如最简单的传球。因为在北京的体校里,练篮球的孩子并不多,所以他传球都是对着墙传,打球也都是半场,很少有打全场的机会,对于技战术,他根本就是一窍不通,所以在来到东莞后,他一度非常怀疑自己的能力,“怎么还有这么多东西?我还能行吗?”
来到东莞后,南方的潮湿和热让他非常不适应,除此之外还有语言。“当时有2个队友是广东人,他们天天看电视都看广东的电视,说话也天天说粤语,当时我都快崩溃了。我就告诉他们,能说国语么。”郭晓鹏笑着回忆说。
在东莞,郭晓鹏现在已经待了3年,他已经成为东莞2队的主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