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杯决赛多特蒙德5-2大胜拜仁,再次体现了克洛普整体足球的威力。黄黑军团利用压缩空间的防守策略锁死了罗贝里,同时前场香川真司和莱万多夫斯基的反击二人组十分犀利。
本赛季德国杯最终由德甲冠亚军多特蒙德和拜仁慕尼黑进行最后的决战,赛前专家普遍看好拜仁,因为这种单场定胜负的较量,更有利于拜仁球星们的发挥,并且,很少有人相信已经对拜仁四连胜的多特能够连续第五次战胜拜仁。其结果是克洛普的球队令所有人大跌眼镜,他们不仅战胜了拜仁,而且是以5-2的大比分。
拜仁阵型
拜仁阵型及战术思想
拜仁本场阵型更接近于4-3-3。克罗斯出任前腰,小猪施魏因斯泰格和古斯塔沃组成双后腰,中场配置是一个防守型后腰、一名调度指挥和一个进攻前腰的经典搭配,本赛季拜仁大部分比赛均采用这种中场配置。克罗斯和小猪两人主要担负进攻职责,而防守任务全由古斯塔沃一人承担。特别是球队压上进攻时,他的补位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由于中场三人集中于中路,因此边路攻防就全依赖于两个边后卫。左边的阿拉巴问题不大,他出色的跑动能力和积极的插上让他胜任了左边路的任务。反倒是右边的队长拉姆出现了问题:防守时,他往往站在高位,但进攻时他插上得又不够坚决,总之综合来看他的表现不如阿拉巴。拉姆在比赛中总是过多考虑了防守问题,即使在助攻时也时刻想着回防。其实多特蒙德由施梅尔策和格罗斯克罗伊茨组成的左路是相对的弱侧,如果拉姆在进攻方面更大胆更坚决些的话,拜仁是可以在右路多做些文章的。可实际情况却是,由于拉姆的畏首畏尾,罗本经常在前场陷入对手两到三个人的夹防,无所发挥。
罗本和里贝里两人都遇到了麻烦,多特蒙德队员利用积极的跑动和配合对两人形成包夹。罗本的应对方式是更多地带球往中路走,或是在无球状态下四处飞奔,其目的就是要形成局部的人数优势,摆脱对手的紧逼。只可惜,其效果并不好,因为多特后防线四个人之间站位非常紧凑,留下的缝隙很小,同时纵向上三条线之间的空间也保持得很紧密。无论是罗本还是里贝里拿球时,他们都发现对手几乎不给自己留任何突破的空间,他们试图往中路走时就陷入多人围抢之中。一旦丢球,多特就地迅速组织反击,效果非常犀利,第一个进球就是这么创造出来的。
克洛普的执教哲学就是通过队员间的快速交叉换位、疯狂逼抢和积极的奔跑来冲垮对方阵型,本场比赛也是如此。拜仁队员面对多特的整体足球、快速攻防总是反应慢半拍,偶尔会有几名拜仁队员在局部形成小范围配合,但整体上来说,拜仁还是显得更为松散。具体来说就是,多特反击时从边后卫到中场全部高速插上,而拜仁那边克罗斯、小猪,甚至是拉姆的回防都显得稍慢,中路只有一个古斯塔沃四处补漏,结果是解放了香川真司。日本球星非常好地利用了这些空当,频频给莱万多夫斯基直塞送出好球,或是及时分边给插上的边后卫。
这样一来拜仁后防线就面临非常复杂的处境,被迫四散拉开去补位,这时香川真司就机敏地从后卫间的空隙里插上进攻。第四个进球很典型,香川带球向前,随后传给左路插上的格罗斯克罗伊茨,然后立即加速向两名中后卫之间的空当跑去,把两名中后卫带走,此时莱万多夫斯基则跑向远端,格罗斯克罗伊茨随后左路横敲进禁区,无人盯防的莱万多夫斯基轻松得手,4-1。
多特蒙德压缩空间
反观多特蒙德,他们的防守就不会遇到拜仁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后场空间已经全部被压缩。所谓“压缩空间”意思很简单,就是防线更为紧凑,后撤更深。克洛普的球队的中场线和后防线之间距离很近,在中前场留下大片空地。这样做法的目的是让中场和后防之间几乎没有空间,对手的边锋在拿球试图往中路走时会受到前后多名球员的堵截和夹抢。
当里贝里或是罗本拿球时,多特边后卫会站好外线,防止他们走边路下底,逼迫他们俩只能选择带球内切往中路走。这时候多特的两名后腰回防,和后卫一起从拿球队员四周对其形成压迫,后者发现自己越往里走防守队员越多,最终没办法只能选择回传中场,多特后腰就伺机断球,形成反击。
多特前场二人组的犀利反击
反击时,前场的香川真司和莱万多夫斯基都是利用对方空当的高手,效率极高。在球队防守时,这两人往往站在一条水平线上,重点拦防施魏因斯泰格的传球路线,得球后迅速前插进行反击。在前场时他们俩的跑位都很飘忽,经常换位——这一点和拜仁前场的罗本、里贝里很像。莱万多夫斯基经常回撤很深,接近中场线,造成本方前场有大片开阔地,而他则高效利用这些空当。香川真司和他不停地换位,互相传球。一个人拿球时,另一个人就积极前插,等待对方的直塞助攻。
另一方面,香川真司的跑位异常飘忽,时而跑到边路去传中,时而又回到中场中路,主要目的是摆脱古斯塔沃的盯防。有几次他摆脱成功后就带球直插对手后防线身后,逼迫拜仁后防线收缩,给莱万多夫斯基创造出空间,这时候他或者选择传球给莱万,或者选择自己射门。
黄黑中场的中路压迫
多特蒙德中场连香川在内共有5人,而莱万多夫斯基也时常回来参与防守,这样他们在中场就可获得人数优势,实施压迫防守。对面施魏因斯泰格和古斯塔沃组成双后腰,但大部分时间小猪都是在中前场,而黄黑双后腰凯尔和京多安则基本安守在本方半场,偶尔会有一人上前,也主要是为了压迫对方带球人。
克洛普球队的中后场阵型一般都是这样,一名防守型后腰始终站在后防线身前保护,另一人离他保持一定距离,位置灵活,重点对拿球人实施压迫。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给拜仁中场形成压力,第一时间阻止他们带球进入本方半场。拜仁很难从中场中路突破,皮球都要从边路输送到前场。然后多特就拿出自己熟悉的防守套路去对付拜仁的边锋。
多特对拜仁边锋的防守
赛前人们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犀利的“罗贝里”组合在面对多特蒙德时总是发挥不出水平呢,这值得我们研究下多特的防守策略。当两名边锋在边路外围拿球时,多特就拿出他们经典的防守阵型,后卫们相互靠拢缩小空当,而让中场边路球员去拦截带球人,当然这对中后场的配合要求很高。情况往往是,两名中卫和两名后腰从四个方向包围中锋戈麦斯,让其根本无法拿球。而在边路拿球的边锋此时要面对一名黄黑边后卫和两名黄黑中场组成的堵截,既无法传球给中锋,也没有空间带球突破,最终被锁死。
如果边锋不是在边路外围,而是在靠近中路的地方拿球,那防守策略又将不同。此时拜仁在局部人数上不吃亏,因此多特不敢贸然实施多人夹抢,而是采用前面所说的压缩空间方法,防好边路,逼迫拿球队员继续往中路带,慢慢陷入多人防守的陷阱。由于本场拜仁除了阿拉巴经常插上,其他队员在边路的支持不够,导致罗贝里中路拿球后无法分边,只能继续视图走中路,最终沉陷在多特队员的围抢之中。
可一旦边路有拜仁队员接应,也就是说他们在某一边有三名队员时,他们相互之间就可以做些小配合,这对多特的防守是真正的麻烦。他们必须放弃原本对称、紧凑的阵型,在局部投入大量兵力,这就给了拜仁可趁之机。本场戈麦斯几次创造出机会,都是利用多特屯兵边路之机找到的空当。
总结
本场多特蒙德的胜利被媒体和专家们大肆赞扬,但其实无论从比赛质量上还是对抗强度上,这场都不如以往几次二者的交锋。拜仁的发挥不能算不好,相比以往前场更为灵活,创造的机会也更多;多特蒙德也暴露出面对高速足球在防守方面的不足。克洛普的球队表现出一如既往的纪律严明、战术思想统一,不过相对来说不如过去,他们露出了很多空当,并被拜仁抓住。可能是由于早早确立领先优势,导致球队紧逼质量下降。这场球打出大比分,令球迷们大饱眼福,不过这也说明了双方的防守都没有太好的发挥。综合来说,这场球反映出很多技战术问题,但并不是双方最好的表现。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