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波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查看: 1889|回复: 0

[网球] 美网看点:费德勒VS德约科维奇

[复制链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超级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7514
精华
11
专家点
150

盘口精英奖最旺人气奖终生成就奖

发表于 2015-9-13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纽约当地时间周日中午12:00(夏令时),北京时间周一0:00,美网公开赛正选赛将进入第14天,也是最后一个比赛日的争夺,其中女双和男单决赛将陆续在阿瑟·阿什球场上演。今年四大满贯最后两场决赛中都有瑞士人的身影,时隔6年重返美网男单决赛的费德勒,面对此前美网决赛战绩仅为1胜4负的德约科维奇,也许迎来了拿下第18个大满贯冠军的绝好机会,德约科维奇则将为自己的第10个大满贯冠军而战。搭档米尔扎的辛吉斯有机会时隔17年再夺美网女双冠军,她们决赛的对手中,不知道舍夫多娃这位刚刚度过28岁的生日的“准新娘”,能否给大满贯“亚军专业户”德拉奎尔带来好运。(点击观看2015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男单决赛图文直播)

第2场(不早于北京时间周一4:00开始):诺瓦克·德约科维奇(1)对罗杰·费德勒(2)



这是最近5年里,头两号种子第3次会师美网男单决赛,而在2011年之前,上一次由头两号种子争夺美网男单冠军,还要追溯到1996年,由此可见当今这几位“巨头”,尤其是德约科维奇的稳定性之强,今年他成为继罗德·拉沃尔和费德勒之后,公开赛时期第3位单赛季闯进全部四大满贯男单决赛的球员,只差一步就可以赢得第10个大满贯冠军,从而比肩曾经的美国球王比尔·蒂尔登。而费德勒是继2009年美网和2010年澳网之后,首次连续两项大满贯闯进决赛,美网则是“六年磨一剑”重返决赛,此次能成功保住世界排名第2的位置,并且时隔4年,再次获得在美网中挑战德约科维奇的机会,对他来说已经足够成功。

从2007到2011年,费德勒和德约科维奇曾经连续5年在美网中交手,其中前3次是塞尔维亚人艰难的“学习经历”,后两次则堪称是瑞士天王的“噩梦”。2007年美网是德约科维奇首次闯进大满贯决赛,前两盘他总共浪费了7个盘点,被费德勒拿下两个抢七局胜利,最终艰难赢得美网4连冠。2008年是费德勒“王朝”开始动摇的第一年,美网半决赛他也前所未有地不被看好,却仍然凭借强大的进攻力克德约科维奇,最终赢得了那年自己唯一的一个大满贯冠军,成功完成“救赎”。

2009年美网半决赛最大的亮点是比赛最后时刻,费德勒令德约科维奇目瞪口呆的那次胯下穿越得分。2010年,德约科维奇在前3盘1-2落后费德勒的情况下,决胜盘第10局挽救两个赛点,最终连胜3局“复仇”成功。如果说这样的经历还不够惨痛,那么2011年,仍然是美网半决赛,费德勒这次先赢两盘,决胜盘一度握有5-3领先,并且在自己的发球局中握有两个赛点的情况下,不可思议地被德约科维奇连扳4局完成逆转,从而彻底失去连续9年赢得大满贯冠军的机会,则是比前一年更大的“噩梦”,也促成了德约科维奇三夺大满贯冠军的伟大赛季。

但即便在费德勒面前成功“翻身”,美网对德约科维奇来说仍然决非“福地”,他此前5次闯进美网决赛,仅在2011年击败纳达尔夺冠,另外有两次输给纳达尔,1次输给穆雷,1次输给费德勒而屈居亚军,胜率远低于3胜1负的温网决赛。当然,除了2007年输给费德勒之外,德约科维奇的另外3次美网决赛失利,很大程度上最终都是输在体力被拖垮,而此次与费德勒争冠,至少体力上不会像以往和纳达尔或者穆雷交手时那么艰苦,相反,如果本场决赛被拖到4盘乃至5盘,很可能对德约科维奇更加有利。费德勒上次在5盘3胜制比赛中战胜德约科维奇,还是2012年温网半决赛,而两人以往3场打满5盘的交手,则是德约科维奇保持全胜。

本届美网,费德勒在决赛之前的6场比赛中1盘未失,为冲击第18个大满贯冠军最大限度保存了体力,他上次1盘未失闯进大满贯决赛是2008年温网,但当时决赛苦战5盘不敌纳达尔。德约科维奇虽然前6场比赛丢掉两盘,晋级过程比费德勒更艰苦一些,但自从本周二击败菲·洛佩斯之后,最近5天他只打了1场比赛,就是半决赛仅丢3局轻取西里奇,有足够的时间为决赛养精蓄锐,目前体力状况应该明显强于辛辛那提站决赛,没有拿到1个破发点就被费德勒击败的时候。费德勒以往美网决赛战绩达到5胜1负,5次夺冠时决赛最多只丢掉1盘,2009年决赛则是苦战5盘被德尔波特罗逆转击败,所以本场决赛如果不能在3-4盘内解决战斗,对他也许就会非常不利。

从某种意义上说,决赛中的德约科维奇,和半决赛时与费德勒交手的瓦林卡非常相似,他们都是前一轮凭借更稳定的发挥,完胜身体状况不佳、失误频频的对手,但自己也没有表现出太强的攻击力。德约科维奇半决赛只有16次主动得分,好在底线进攻手感,尤其是反手终于回暖。从技术统计来看,费德勒半决赛的表现可谓喜忧参半,好消息是他的二发得分率达到63%,为美网开赛以来的第二高,包括近两年温网决赛在内,费德勒以往多次和德约科维奇交手都是输在二发得分率偏低,这个环节的提升对他至关重要。坏消息是费德勒前5轮异常神勇的反手状态终于出现松动,半决赛反手底线进攻效率,是美网开赛以来最低的一次,决赛中反手可能仍然是他的最大隐患。

费德勒近两轮总共轰出26个ACE球,强于德约科维奇的12个,在网前总共拿下45分,强于德约科维奇的27分,正手底线主动得分12分,强于德约科维奇的4分,甚至连反手底线主动得分也达到9分,而德约科维奇只有6分,正如瓦林卡半决赛落败之后所言,从辛辛那提站开始已经11场不败,连胜28盘的费德勒,将水平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从辛辛那提站决赛来看,费德勒这样的发挥,甚至连德约科维奇也有些难以企及。所以美网决赛最大的悬念应该就是,费德勒究竟能将这样惊人的水准保持多长时间,再就是他相对薄弱的二发和反手,能否通过德约科维奇的终极考验。

在体力充足的情况下,决赛中德约科维奇有望凭借顽强的防守,对抗费德勒超强的进攻,争取将比赛拖入自己更擅长的轨道,从而后发制人,与今年温网决赛时相比,美网决赛赔率还开得差距稍大,似乎并不看好费德勒能将高水平发挥延续到最后。不过与前6轮仅在对阵科尔施雷伯时,丢掉两个发球局的费德勒相比,近4轮场场都被破发的德约科维奇发球局控制力明显稍逊一筹,半决赛他总共只丢掉3局,其中就包括1次被破发,决赛面对最近接发球状态异常神勇的费德勒,发球局恐怕仍然会比较艰苦。费德勒如果能像辛辛那提站决赛时一样,打得足够灵活多变而且敢于冒险,将半截击接发球之类的新战术运用出来,那么今年场地球速变快的美网,应该还是他夺冠的一次好机会。

第1场(北京时间周一0:00开始):辛吉斯/米尔扎(1)对德拉奎尔/舍夫多娃(4)



周五赢得混双决赛胜利,让辛吉斯成为继小威之后,第2位完成美网女单、女双和混双夺冠“帽子戏法”的现役选手,她此前唯一的美网女双冠军,还是早在1998年搭档诺沃特娜获得,去年美网是辛吉斯复出之后首次闯进大满贯决赛,结果她和佩内塔搭档,被马卡洛娃/维斯尼娜逆转击败屈居亚军,本场决赛可能也会有些压力。包括温网夺冠在内,辛吉斯/米尔扎已经保持了大满贯11连胜,而上一对连续拿下温网和美网女双冠军的组合,正是她们今天的对手之一舍夫多娃以及金久慈,本周六是舍夫多娃的28岁生日,也是她原定的结婚日期,结果因为美网走得太远只能推迟婚礼,如果能拿下美网冠军,将是她最好的生日礼物和结婚礼物。

本届美网,辛吉斯在女双和混双赛场上打得相当强势,女双前5场比赛1盘未失,混双直到决赛才丢掉1盘,也最大限度保存了体力。由于2号种子马泰克—桑兹/萨法洛娃退赛,4号种子德拉奎尔/舍夫多娃其实就是女双下半区排名最高的组合,但她们晋级决赛之路可谓异常艰辛,除了第2轮之外,前5轮另外4场比赛都打满3盘,每场至少激战两个小时左右,其中3场还是先丢1盘之后完成逆转,半决赛更是总共苦战将近3个小时,因为下雨影响,打了两天才逆转获胜,决赛中体力恐怕会有些吃亏。包括今年法网搭档舍夫多娃获得亚军在内,澳大利亚人德拉奎尔已经5次闯进过大满贯女双决赛,无一胜绩,其中4场决赛是打满3盘告负,此次想取得突破看来依然艰难。

从第2轮开始,辛吉斯/米尔扎已经连续4场比赛一发得分率保持在67%以上,其间她们总共19次破发,只丢掉5个发球局,而且能破发她们的还是最近状态很猛,之前保持8连胜的詹咏然/詹皓晴姐妹组合,以及底线实力超强的埃拉尼/佩内塔。德拉奎尔/舍夫多娃近3轮一发得分率都不到63%,而且每场都低于对手,其间她们总共18次破发,自己也丢掉15个发球局,她们主要是依靠关键时刻更稳定的发挥获胜,但自身失误也不少,决赛中对阵经验丰富,“每个接发球局都有破发机会”(米尔扎语)的头号种子,前景显然不容乐观。


这两对组合此前唯一的交手是今年温网1/4决赛,辛吉斯/米尔扎挽救了对手6个破发点中的5个,把握住自己的全部3个破发点,以7-5、6-3获胜,那是她们除了最后决赛之外,温网夺冠之路上最艰苦的一场较量,当时德拉奎尔/舍夫多娃的一发得分率还以71%对69%稍占上风。与当时相比,美网决赛赔率开得差距更大,按德拉奎尔/舍夫多娃前5轮的发球局表现,很难打出温网1/4决赛时那样的一发得分率,决赛中她们争取至少抢下1盘的最大希望,也许在于对手因为压力过大,而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发挥有失水准。不过辛吉斯/米尔扎经历了温网决赛神奇逆转的磨练之后,打硬仗的能力应该值得信任,不太可能在实力占优的情况下,轻易让夺冠机会溜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估波论坛

GMT+8, 2025-1-26 0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