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波论坛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查看: 1165|回复: 0

[羽毛球] 全英赛历史

[复制链接]

0

总参赛

0

总盈利

0

周盈利

超级版主

Rank: 12Rank: 12Rank: 12

积分
317438
精华
8
专家点
120

盘口精英奖最旺人气奖终生成就奖

发表于 2012-3-31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8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全英赛锦标赛,相比女队拿下了女单和女双两枚金牌的优异成绩,男子的成绩比较一般。说起这段经历,当时任国家羽毛球队主教练的王文教略显遗憾。

1982年3月24日至28日,中国羽毛球队派出12名男选手、11名女选手首次征战历史悠久的全英羽毛球锦标赛。在本次比赛中,张爱玲获女单冠军,林瑛/吴迪西夺得女双冠军,栾劲、李玲蔚分获男女单打亚军。

在女双决赛中,中国组合林瑛/吴迪西以2比0(15比8,15比5)战胜印尼选手维拉华蒂和达玛拉蒂。在此前进行的半决赛中,林瑛/吴迪西以2比0(15比12,15比10)击败当时的世界女双一号种子、英国选手佩里/韦伯斯特;另一对中国组合张爱玲/刘霞则以0比2不敌印尼的维拉华蒂/达玛拉蒂。

女子单打决赛在中国选手张爱玲与李玲蔚之间展开,结果张爱玲以2比0(11比4,11比6)战胜队友,另一位中国选手郑昱鲤与一名丹麦选手并列第三名。

在男子单打决赛中,中国选手栾劲以1比2(15比11,2比15,7比15)被丹麦名将弗罗斯特逆转,屈居亚军。在之前进行的半决赛中,栾劲以2比0(15比5,15比12)击败当时的印度名将普拉卡什。

王文教略感遗憾

1982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全英赛锦标赛。相对于比赛过程,赛前的准备更让时任国家羽毛球队主教练王文教印象深刻。

全英锦标赛一直在英国首都伦敦附近的温布利体育中心举行,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移至伯明翰。虽然当时国际羽联创办了世界锦标赛,但前几届世锦赛的影响力仍然无法与全英锦标赛媲美。那时,我国将全英锦标赛冠军视为世界冠军,所以球队在出发前都相当重视。

王文教回忆说:“当时中国队具备了世界一流强队的水平。在1982全英赛前,中国队参加了1981年在美国举行的世界非奥林匹克运动会,羽毛球项目中独得4枚金牌,只有混双金牌旁落。”

虽然当年中国队参加的国际赛事较为有限,但队伍一直进行系统训练。王文教对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的话语记忆犹新。周恩来总理曾提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即胜”;时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提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时正值日本女排教练员大松博文“魔鬼训练法”风靡的日子,作为国家队羽毛球教练,王文教的训练思想也深受影响。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羽毛球队一直积极苦练,因此踏上全英赛的征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

那届全英赛,中国队张爱玲获得女单冠军、林瑛/吴迪西摘得女双金牌,栾劲和李玲蔚还分别获得男女单打亚军。

第一次参赛就取得了骄人战绩,中国羽毛球队的表现震动了世界。“当时羽毛球的中心是在欧洲,英国、丹麦等都是强国,而中国队的出现,让世界在一夜之间认识了中国羽毛球队是一支劲旅。”王文教自豪地说。

相比女子的优异成绩,男子的成绩比较一般。这让身为男队主管教练的王文教略感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从那以后,中国队就逐渐成为全英赛的“主人”。

吴迪西:发飘球连得13分

30年前,中国羽毛球队第一次参加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便斩获女单、女双两项冠军,震动世界。吴迪西作为女双冠军获得者之一,再次回忆那段岁月,仍然近在眼前——

背景:1982年3月24日至28日,第72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以下简称全英赛)在伦敦近郊温布利体育馆举行。首次参赛的中国女双选手林瑛/吴迪西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女双冠军。

受访人:吴迪西(1982年全英赛女双冠军)

联系到吴迪西时,她正在广州经营着自己的品牌网上商城。由于她的工作十分忙碌,我对她的采访只能安排到晚上10点半以后进行。

记者:全英赛是你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吗?

吴迪西:不是,第一次是1981年去印度比赛,后来去过德国、瑞典、丹麦,我们也都拿到了双打冠军,丹麦站我还兼项单打,也拿到了冠军。

记者:这些比赛是为全英赛做准备吗?

吴迪西:不全是,我们一直都在认真练习,尽管之前没有参加过太多的国际重大比赛,但我们训练得很刻苦,国内比赛同样竞争激烈。

记者:你第一次参加这样重大的比赛是什么感受?

吴迪西: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就想着冲击对手,不去想结果。当时年龄也比较小,参加比赛都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状态。

记者:从开始到夺得冠军,一共打了多少场比赛?

吴迪西:由于之前我们没有参加过比赛,不是种子选手,就要从资格赛开始打。当时应该是从前32名开始打,赢一场进前16,再赢是进前8、前4,最后是冠军决赛。一共是5场。之后,我们再参加比赛都是作为种子选手,一般只打3场。

记者:打那么多场比赛,体力跟得上吗?

吴迪西:没问题,这种比赛其实挺轻松的。在国内打比赛一般都很累、很艰苦。因为国内参赛的运动员多、比赛时间长、彼此之间水平很接近,每次交手都要打很长时间,这样的强度已经习惯了。相反,打国际比赛就很轻松,因为当时的中国羽毛球水平已经很高了,只是没有展示的舞台。

记者:在那5场比赛中,记忆最深的是哪场?

吴迪西:应该是半决赛。那场比赛,我与林瑛对阵东道主英国队的选手。以前我发飘球(旋转发球),当时国际羽联还没有禁止。我发飘球第一局就连续得到了13分,当时每局的比分是15分,要争夺发球权的。第二局也是连拿12分。对手非常不适应我的发球,不是接出界就是球下网,或者出现半场球被我的搭档林瑛后场杀死。直落两局就赢下比赛了。

记者:还记得具体比分是多少吗?

吴迪西:一局是15比12,一局是15比10。

记者:飘球威力这么大,以前也使用过吗?

吴迪西:在其他场次也用过,1981年9月,拿全国冠军的时候就是用的飘球。

记者:你还记得当时对手的名字吗?

吴迪西:一个叫佩里,另一个叫韦伯斯特,她们是卫冕冠军。

记者:那场比赛有什么细节让你记忆犹新?

吴迪西:比赛前,我们在电梯里遇到对手,我们主动同她们打招呼,一般情况下,对方都会有回应,但她们却没理睬我们。我们赢得比赛后,大家去洗澡时,又一次碰到,这时候她们主动跟我们打招呼,这回轮到我们不理她们了。

记者:赢了东道主,现场的气氛怎么样?

吴迪西:英国观众很文明,虽然英国选手的失败让观众很吃惊,但她们输得心服口服,观众对我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记者:当时全英赛的冠军几乎等同于世界冠军,你是不是很激动?

吴迪西:其实还好。我1981年11月进国家队,之后4个多月就参加了全英赛,接着就夺得了世界冠军。半年内我从省队队员到世界冠军,实现了“三级跳”,或许是荣誉来得太容易,就觉得没什么。相比之下,我第一次拿全国冠军时更兴奋。

记者:双打要求配合默契,你与搭档在场上如何交流?

吴迪西:我和林瑛在一起配合了很长时间。我是广州人,林瑛是福建人,但13岁时,我就到了福建,当时林瑛也在,后来我们就开始了搭档。从13岁开始到全英赛,我们在一起合作了7年,彼此非常熟悉,在场上基本不用讲话,也能明白对方的意图,双方的跑位也很明确。

记者:去打全英赛前,你想过自己会拿冠军吗?

吴迪西:真没想过。我们当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什么都不懂,年轻气盛,就想着冲击对手。反正大家也不认识我们,没有什么压力,放开来打,所以一路都很顺。那时候中国队的水平也很高,只要正常发挥,还是具备竞争力的。

记者:当时的比赛环境如何?

吴迪西:全英赛的场地、灯光等都比国内的好,我们很容易就适应了。吃饭、住宿都是组委会提供。

记者:这场比赛的胜利对你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吴迪西:标志着成为一个顶级运动员的开始,毕竟以前和我们差不多水平的选手全国有五六对。经过这次比赛,我们成为别人的追赶目标,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第二年全英赛,我就不能发飘球了,这对我们是个考验。现在想想,第一年赢得冠军反而很轻松,后来越走下去越困难,但通过那段时间也会让我们更快成长,成为一个顶级运动员。

记者:在你看来,全英赛的冠军对于中国羽毛球队来说有什么作用?

吴迪西:中国羽毛球队的水平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也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羽毛球的力量,把中国羽毛球推上了国际舞台。中国队从此成为全英赛的主角。

记者:30年过去了,你认为中国女子双打现在发展如何?

吴迪西:现在的女双优势没有过去明显。最近,女双配合时间较短,新组合田卿/赵芸蕾(微博)的技术还不够。双打要么有比较狠的发球或是大力扣杀,要不然就要求打快打平,强调防守,但这两个特点在田卿/赵芸蕾身上并不是特别突出。

记者:你怎么看现在的全英赛?


吴迪西:我现在偶尔到广州电视台评评球,也会关注全英赛。全英赛冠军现在已经不是世界冠军了,比赛的重要性也已经不如世锦赛、世界杯、汤尤杯等重要国际赛事。大家对比赛的重视程度降低了,参赛前无法做到最充分的准备,包括李宗伟这些亚洲运动员,对于比赛都不是势在必得,反而是欧洲运动员状态很好。欧洲选手仍然很重视,这项历时悠久的比赛,现场氛围也会很浓重。

记者:30年过去了,羽毛球对你的一生产生了什么影响?

吴迪西:我今年已经50岁了,现在自己在广州也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商店,平时也在学校教球,在电视台评球。我很喜欢现在的生活方式,现在看来这辈子都不会离开羽毛球了。

(本文来源:中国体育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手机版|联系我们|估波论坛

GMT+8, 2025-1-20 19: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